较早前,广州、珠海、湛江等地区发生多起市民因在家烹饪新鲜带子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口、舌及四肢末端刺痛、麻痹或灼热等中毒症状。近日南京多所医院陆续收治因食用龙虾而入院的病人。这些患者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医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情况严重的还因肾功能受损,出现了“酱油尿”。由于目前正是食用小龙虾、海鲜等水产品的旺季,有关专家提醒市民在选用海鲜和龙虾时不要颜色“靓”而选择过于光鲜的水产品,在烹饪时一定要煮熟煮透。
洗虾粉中的草酸
是罪魁祸首?
由于此次出现的小龙虾事件大多是患者在家自行烹调食用后出现的,所以细菌性中毒的可能性不大,相对来说化学物质中毒的几率更高。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小龙虾不少都是经过洗虾粉清洗的,而洗虾粉大多是由一种工业强酸——“草酸”构成,草酸酸性为醋酸的10000倍。对此,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卢方平认为,草酸有可能是导致“肌红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草酸等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出现急性肾小管堵塞等症状,甚至引发急性肾衰竭。同时,卢方平主任也提醒,造成横纹肌溶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酗酒导致酒精摄入过多,都可能导致这一情况的出现。
由于这一病症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患者一旦发现了“酱油尿”等情况,必须立刻就医。如果肌肉溶解量不大,只要去除了病因,病情就可以得到缓解和恢复;但如果已经出现了急性肾衰症状,必须进行相应的救治。
购买水产品时
要“一看,二闻,三摸”
应该如何健康食用小龙虾和海鲜呢?专家认为,首先挑选小龙虾的时候不要挑选外表过于光鲜的虾,可能是违规使用过洗虾粉——经过洗虾粉浸泡的小龙虾尾部会显得更白,身体节点上也没有黄色斑点。市民在购买海鲜时要“一看,二闻,三摸”“一看”海鲜是否新鲜,是不是活体,千万不要贪便宜去选择已经死亡和将死的海鲜,这样不但安全没有保障,吃起来味道也大打折扣。“二闻”是通过嗅觉来感官是否有化学残留物质,如果有刺鼻的气味就千万别购买。“三摸”主要通过表皮来判断海鲜、龙虾是否经过表皮处理,太光滑太“靓”的水产品最好不要买。
醋可杀菌,食物要煮熟煮透
中医典籍《医林纂要》里有记载,醋能够“杀鱼虫诸毒”,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水产品在购买回家之后,可准备一盆清水,加入适量的醋和盐,将小龙虾、海鲜养上至少24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对其躯壳也是一种消毒;用刷子清洁外壳、两腮、爪子等容易吸附细菌的地方;在烹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小龙虾煮熟煮透,这样才能杀死其体内所含有的寄生虫和细菌——当虾肉不发软、不散、有嚼头、有汁水流出时,才算是熟透了。在吃饭的时候可以用天地壹号苹果醋作为佐餐饮料,因为果醋饮料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尤其是吃了过多的肉类、精白粉等酸性食品后,哪怕是喝些果醋饮料也可以发挥中和酸性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正常代谢,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因而常食可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