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产集团龙门食品有限公司
Shanghai Fisheries Group Longmen Food Co.,Ltd.

服务热线:

4006199175

警惕水产品中的肝吸虫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1-01-30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肝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在西汉古尸粪便中已查到肝吸虫卵,据此推断我国在2100年前已有此病流行。目前我国有22个省市发现流行,尤以广东为重,由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吃生鱼片、生鱼粥,因此本虫感染较为严重。这与一些地区农民,在养鱼时,常常将厕所建在鱼池或鱼塘上,粪便直接排入鱼塘,池塘中的螺蛳、鱼、虾很容易被感染。

    肝吸虫卵是人体肠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之一,虫卵形态略似电灯泡,虫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不断发育,孵出幼虫,幼虫遇到淡水螺类并被吞食后,则在螺体内发育成第二期幼虫即尾蚴,此时,尾蚴从螺体内逸出,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如果遇到淡水鱼、虾,尾蚴则即附着鱼体并侵入鱼、虾组织,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即囊蚴。这时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小鱼、小虾,或生鱼片、没有煮熟的鱼、虾以及被肝吸虫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发病。由于肝吸虫成虫在人体内存活时间较长,其症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虫数的多少。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消瘦、肝脏肿大等;重度感染者,肝胆管内可寄生上千条虫子,充满或阻塞肝胆管及其分支,发生严重的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甚至可引起肝硬化或肝癌。肝吸虫病引起的肝癌,过去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现在认为,肝吸虫可引起原发性肝癌,应予警惕。近年来,有研究报告,在某些肝癌高发症区,肝吸虫感染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并报告14例肝吸虫病伴发肝癌。此外,肝吸虫重感染的儿童,不但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在一些地区,人畜的粪便直接排入鱼池,使得肝吸虫的生活史不断进行。预防感染应避免将粪肥引入鱼池,同时加强卫生教育宣传,劝导民众改变生食习惯,同时避免食用腌制、熏烤或未煮熟的鱼肉,因为这些方法无法杀死鱼肉中的囊蚴,淡水生鱼片或生鱼粥更应避免,对于鱼池或水塘的螺类可利用化学方法或排干积水以消灭螺类宿主,而中断其生活史。

    总之,预防本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自觉做到各种食物煮熟煮透后再吃,做到加工、制作食品时,生熟食物、切鱼、虾的刀具、砧板、盛装容器要分开,以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