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在3.15每周质量报道中,披露了河南省存在的“瘦肉精”问题。农业部闻风而动,表示要派专人严查。河南省也紧随其后,责令违规的企业和地方开展“瘦肉精”大检查,有关责任人拘的拘,免的免。涉及这次瘦肉精问题的企业,从媒体披露来看,来头不小,为河南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又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子公司,济源公司收购的“瘦肉精生猪”,源源不断的发往双汇集团公司,再加工成各种猪肉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食品,是每个老百姓每天的“必修课”。然而,我们时常为吃而担心。前几年,曾发生过往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据说是为了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质量检验时可保证蛋白质含量达标。可是“三聚氰胺”是有毒的非法添加剂,结果成千上万的婴儿和儿童,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为此,全国最大的乳品企业,“三鹿”公司在国人一片愤怒的喊打声中轰然倒下,董事长进了监狱。从此国人不再相信国产奶粉,纷纷转而购买进口洋奶粉。结果,抢购洋奶粉的风潮,一直刮到香港和澳门,以至造成当地奶粉紧缺,引起港澳居民不满。三月初又见互联网报道:三名内地男子在香港排队采购奶粉,与二名港地女子引发斗殴,被当地警方拘留。这一负面消息,引得许多网友大呼“坍国人的台”。
除了奶粉,如今又冒出著名企业涉及“瘦肉精”的食品安全问题,难怪老百姓会有怨气,政府的质检部门究竟在干什么?奶粉中掺“三聚氰胺”,肉食品中有“瘦肉精”,消费者没有检测工具,事先根本无法知道。但是,政府的质检部门有的是检测工具和手段,只要走下去,明察暗访,总有蛛丝马迹会露出来。可是,无论是“三鹿奶粉”问题,还是“双汇瘦肉精”问题,首先发现问题的,并不是质检部门,而是新闻媒体!按理说,新闻媒体的职责范围里,并没有检查食品安全这一项,宣传报道才是它的职责。如今,新闻媒体一曝光,有关政府部门才闻风而动,开始大张旗鼓地“严查”,给人的感觉是,如果媒体不曝光,上述的一切就是“平安无事喽”。也许这就是我们的食品安全屡屡得不到公众信任的原因之一!
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联合来自12个省(区、市)的439名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议案》。当记者问起提出这一议案的原因时,他说,“现在,触目惊心的有毒食品充斥百姓的餐桌: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陈化粮、毒豇豆……现在有谁敢说自己和家人没有吃过这类东西?”,“这严重弱化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弱化了社会的制衡力,严重弱化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在这种状况下,社会稳定都会面临很大挑战。”王立军如是说。
我们衷心希望这一议案能早日成为法律,让老百姓的餐桌早日平安无事。